
英特尔、微软要放弃触控屏笔记本?
英特尔PC客户端集团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在多个场合表示看好触控屏PC。事实上,触控屏是英特尔2013年版超极本标准中的一项要求。
但是,英特尔主要PC合作伙伴之一——华硕,最近公布了Zenbook UX305笔记本。尽管没有配置触控屏,华硕却称Zenbook UX305为超极本。
这意味着英特尔和微软在放弃把触控屏作为PC输入设备的努力?如果确实这样,这意味着英特尔和微软默认苹果是正确的。苹果坚持不为MacBook系列笔记本配置触控屏。
华硕缘何放弃触控屏?
像华硕这样的公司在设计一款计算机时,一定会在技术方面进行一系列取舍。换句话说,华硕需要决定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哪些功能可以保留?
要采用触控屏,华硕要么必须以更高的价格销售Zenbook UX305,要么必须去除其他功能,或在质量方面缩水。事实上,许多笔记本厂商都在这么干。以笔者的经验,笔记本厂商缩水的功能包括触摸板、显示屏、存储系统,因为必须为笔记本配置触控屏。尽管部分客户可能认为触控屏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元素,笔者则认为,大多数用户更喜欢高质量的触摸板、非触控屏,而非质量平庸的触摸板和触控屏。
微软也放弃了触控屏
如果说英特尔是Wintel联盟的肌体,那么微软就是大脑。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在硬件方面的抉择直接受到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使用模式的影响。
微软的Windows 8以及随后的Windows 8.1尝试把触控屏作为PC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可能是英特尔把触控屏列为2013年版超极本标准一部分的原因。
但是,甚至微软似乎也放弃向Windows PC用户推广触控屏。在展示新版Windows(代号为Windows 10)时,微软表示它理解许多计算机用户不想使用触控屏,部分用户只是喜欢使用传统的键盘、鼠标(或触摸板)作为输入设备。
据微软代表称,“我们讨论的不是一种用户界面被应用在所有设备,而是一个产品家族,每款设备都有量身定制的体验。”
苹果笑到了最后?
尽管笔者确信许多Windows PC(尤其是变形本)将继续配置触控屏,英特尔和微软似乎不大可能继续向过去那样积极地推广触控屏。
这似乎证实了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去年的主张,即微软(PC产业的其他厂商)“使平板电脑变身PC和PC变身平板电脑”的做法“令人感到困惑”。
上一季度苹果Mac计算机出货量和营收的两位数增长很好地证明触控屏并非是必需的。
结论
似乎微软、英特尔和PC产业链的其他厂商都意识到,它们在把PC产业带到一个不好的方向,它们要改变自己的方向了。Windows 10看起来不错,只要PC厂商在各个价位上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PC产业的复苏将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企业升级潮。
微软CEO:Windows 10能较为全面的管理物联网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称,Windows系统已经经过重新设计,将能在物联网中发挥核心作用。他认为公司即将推出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能较为全面地管理物联网的各个方面,从传感器、机械系统,到应用程序,再到应用程序依托的分析。
本周二,在Gartner公司组织召开的Symposium/ITxpo研讨会上,纳德拉表示,Windows 10是新一代Windows系统第一步,而不是继Windows 8后的另一个Windows版本。
今年年初被任命为微软CEO的纳德拉还称,Windows不仅仅是平板电脑、手机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还是一个实际上能在许多通用计算将变得很重要的地方运作的平台。
“未来Windows系统的特性——管理能力和安全性将更有优势,例如当用户考虑如何让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等无法被入侵时。”
这是纳德拉首次参加Symposium/ITxpo研讨会。据悉,此次会议共有8500人参加,其中包括了约3000名的首席信息官。
在会上,纳德拉还回答了许多参会者提出的问题。当有人问纳德拉“你何时把你的许可协议变得更简单、更通俗易懂些”时,全场观众喝彩并鼓掌。对于这个问题,纳德拉进行了回答和解释。他称:“许可协议的复杂性,一部分是试图迎合客户的无限弹性要求的结果,但是如果用一份统一的许可协议,又会出现另一些问题。在我看来,我们毫无疑问要认真倾听反馈信息,想方设法在许可上取得令客户满意的一定程度的进步。如果我们无法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不复存在。”
这还是参会者衡量纳德拉并将他与微软前任CEO斯蒂夫-鲍尔默进行对比的大好机会。
而纳德拉也在参会过程中显现了他与鲍尔默的差异,在回答Gartner分析师提出的问题时尤为明显。这个问题就是——“Windows 9发生了什么”。如果是鲍尔默,他可能用典型的“狂暴”和幽默风格来回答这个问题。而纳德拉果断迅速地如此回答:“它来去匆匆。”短短的一句话,既干脆地终结了这个话题,让Gartner分析师断了继续提相关问题的念头,又带着令观众忍俊不禁的幽默。
显而易见的是,纳德拉在研讨会上大力吹捧Windows 10,因为诸如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应用开发总监菲尔-埃利奥特等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埃利奥特指出:“不会迅速作出任何和Windows 10有关的决定。我们会让尘埃稍稍落定,再来看看情况如何。”
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Public Schools的首席信息官弗兰克-埃尔莫尔称,鲍尔默的性格有时会阻碍其传达微软公司的信息,而纳德拉则以简洁、能引起共鸣的方式谈论微软。
Retina iMac定价太高或影响销量
苹果公司即将在当地时间10月16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Retina版本的iMac。在笔者看来,苹果将Retina显示屏移植到iMac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然而苹果在如此成熟的一款产品上添加新款显示屏所要面对的工程技术问题非常多,甚至多于在移动设备上使用此款显示屏所遇到的问题。
2012年苹果首先在15寸屏MacBook Pro上测试了Retina显示屏的表现,然而在iMac家族产品中装配Retina显示屏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尽管各项成本开支都很高,但苹果最终还是完成了Retina显示屏从移动设备跨入台式电脑的动作。笔者认为眼下最吸引各方注意力的问题之一便是Retina版的苹果一体台式机的售价将会是多少?
Retina显示屏在移动设备以及台式电脑上无论是从研发过程还是最终产品效果都极为不同,笔者在此给出一些Retina版移动设备的定价原则等信息,希望此举有助于帮助苹果制订Retina版iMac的价格战略。
在移动设备领域,高昂的价格在移动运营商的大力补贴面前已经不值一提。iPhone 4是首款采用Retina显示屏的iPhone产品,但是该款机型的合约价格却同前代产品相差无几,这其中通讯运营商的补贴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将上述补贴计算在内,iPhone 4的实际售价为零,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卖点之一。
不过相似的事情却无法在 MacBook Pro身上重演。2012年苹果在13寸屏和15寸屏的MacBook Pro上使用了Retina显示屏,前者在当年10月推出,而后者则在当年6月问世。不过这两款产品的售价较前代产品高出400美元。2013年2月苹果宣布大幅下调13寸屏MacBook Pro的售价,降幅达到200美元,而降价之后的13寸屏MacBook Pro售价仅仅只有3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在产品上市4个月之后苹果就对其进行降价销售的处理,这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当初苹果为Retina版13寸屏MacBook Pro的定价并未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外界预计苹果可能只会在27寸屏iMac上装配Retina显示屏,目前27寸屏的iMac起售价为1799美元以及1999美元。当初MacBook Pro在装配了Retina显示屏之后售价立即涨了200美元,而27寸屏iMac在使用了Retina显示屏之后尽管价格会有可能有所提高,但产品各个方面的改进成本将远远不止200美元。
事实上,笔者认为如果苹果真心希望能够借助iMac产品帮助苹果在PC市场开疆拓土,那么27寸屏iMac的售价就应该保持与前代产品相同,这对于iMac的价格增长没有积极的意义,但其却能够有效刺激销量上涨进而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作者伊万·钮(Evan Niu)是美国行业评论网站The Motley Fool自由撰稿人。
GTAT破产为其他苹果供应商敲响警钟
苹果供应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本周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就给苹果其他的供应商敲响了警钟。GTAT用自己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了苹果的一举一动将会给那些愿意铤而走险的供应商们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GTAT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但它并未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它也没有回复记者的咨询电话。
但是市场分析师和业内权威人士认为,GTAT的现金流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个问题正是由它与苹果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协议造成的。根据它与苹果签订的协议,它花费巨资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了一个生产厂,专门为苹果独家生产和供应蓝宝石玻璃,然而苹果却不一定要购买它的产品。
这种权利不对等的交易是非常常见的,因为苹果每年要卖出数亿部iPhone和iPad,而希望与它合作的供应商太多了。在供应商们的相互倾轧之下,即便某些厂商最终能够与苹果签订组件供货协议,那些协议的内容也是对苹果有利而对它们自己非常不利的。
苹果之所以能够在谈判中占尽优势,主要是因为它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它既可以让某家供应商的收入在短期内增长数倍,又能让其技术备受潜在客户青睐。
但是下一代iPhone引发的风险也是巨大的,而且足以令一家小供应商瞬间灰飞烟灭。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原本打算将iPhone手机上使用的康宁Gorilla玻璃换成蓝宝石玻璃,在与多家厂商谈判之后,它才选择与GTAT合作。
知情人士称,有一家厂商曾经与苹果进行了谈判,但是考虑再三之后还是放弃了合作的机会,原因是苹果以后很可能会降低采购的价格,那样供应商的利润率就会进一步下滑。
根据GTAT最终在11月与苹果签订的协议规定,苹果声称它将向GTAT预付5.78亿美元的费用,资助它兴建亚利桑那州的生产厂,而GTAT则需在从2015年开始的5年之内将那笔钱还给苹果。
如果GTAT实现了特定的经营目标,它就可以分期偿还那笔借款。
借钱帮助合作伙伴筹集新生产厂,这种做法对苹果来说并不陌生。2011年底,它就曾对夏普旗下的一家LCD生产厂投资了10亿美元,以便后者为其iPhone 4生产屏幕面板。然而,iPhone 4在2012年10月份发布之后,销售业绩并不象预期得那样好,后来夏普的那家生产厂被迫暂停了生产。
据知情人士称:“为某一家客户准备一个独家生产厂意味着你得不到相同的保证,不能根据需求来决定生产。相反,这种做法其实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知情人士称:“如果产量(苹果来定)很高,那么生产厂的产能利用率可以达到99%,但是如果没有订单的话,那生产厂只有坐以待毙了。”
过分依赖苹果的危险性
目前还不清楚GTAT与苹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据知情人士称,苹果是真心想与GTAT合作,帮助它实现经营目标的。
某些分析师称,苹果可能做出了一项对GTAT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的决定。
CRT Capital的分析师凯文斯塔克(Kevin Starke)称,苹果决定不在iPhone 6上采用蓝宝石玻璃其实就是宣布了GTAT的死刑。
斯塔克周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当然,我们可以假设GTAT与苹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怀疑经营文书中漏掉了某项重要的东西,或者是某些要求没有达到,结果变成了双方争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和分析师们称,GTAT的破产应该给其他供应商敲响警钟,提醒它们不要将自己的未来捆绑在某一家客户身上。
据另一家苹果供应商的内部人士称:“你吞下了苹果的订单,但那也许是一枚苦果。这就象是用苹果来打造自己的事业一样,一旦你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你就可以借此发展壮大,寻找更多的客户,然后再走多元化道路。”
IT顾问公司IDC的分析师莱斯桑迪亚哥(Les Santiago)称,芯片厂商Dialog Semiconductor和Cirrus Logic采用的战略更值得其他供应商借鉴,它们有80%的收入来源于与苹果的合作,但它们利用从苹果那里得到的收入扩大了自己的产品线和客户群。
HTC前北美地区主管伍德沃德转投亚马逊门下
以前在台湾智能手机厂商HTC担任全球新设备总裁的迈克伍德沃德(Mike Woodward)近日表示,他已经离开了HTC,跳槽到亚马逊担任高管,负责后者的移动服务业务。
伍德沃德2012年从AT&T公司跳槽到HTC,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自己已经在过去的45天里离开了公司,本月已经开始在亚马逊上班。
伍德沃德原本是HTC北美地区的业务主管,去年转到新成立的新设备部门担任总裁。
HTC计划今日在纽约市发布一款新产品。由于智能手机需求下降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拖累,导致公司过去3年来的营收持续下滑;因此HTC打算改变业务重点,此次它打算发布一款运动摄影机。
伍德沃德没有透露他加盟亚马逊后担任的具体职务。
亚马逊发言人泰罗杰斯(Ty Rogers)对此未予置评。HTC也未回复记者咨询电话。
在转型为智能手机厂商和发布其首款平板电脑之前,HTC是以个人数字助手设备代工厂商的身份起家的。